首页 > 资讯 > > 内容页

聚焦“十项行动”|加快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着力建设“重庆实验室”|焦点报道

发表于: 2023-03-31 15:11:05 来源:上游新闻

开栏语:

阳春三月,巴渝大地各处鲜花竞相绽放,像极了重庆人争先奋斗的样子。

党的二十大把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写入报告,将双城经济圈建设提升到了新的高度。进入新时代新征程,重庆把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一号工程”。近期《重庆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全面部署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十项行动(以下简称“十项行动”)。


【资料图】

在“十项行动”的引领下,重庆正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只争朝夕的责任感,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为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上游新闻推出专栏,关注“十项行动”。

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是动力源泉。

《行动方案》指出,到2027年,建成区域协同创新体系,科技创新能级跃升,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功能形成,力争产生3项重大科学发现和技术成果,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0%以上、研发投入强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实现“双倍增”、总量分别达到1.27万家和8.6万家,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22%,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重庆依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部署,打表推进《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任务落实,目前《方案》涉及的57项任务全部启动实施,其中12项阶段性完成、45项持续推进中。“今年我市正在着力推动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建设取得更大突破性进展,力争全市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35%左右,科技型企业超过4.8万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7000家。”

加快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

位于金凤镇凤栖湖畔的金凤实验室,于2022年6月底正式投用,作为西部(重庆)科学城科技创新的头号工程,金凤实验室正加快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努力成为重庆实验室的“新样板”、国家实验室的“生力军”。截至目前,该实验室已聚集卞修武院士为代表的科研团队20个,到位各类科研人员190余人,建成病理时空组、生物合成等领先科研平台。金凤实验室的高速建设,只是重庆推动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一个剪影。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要将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迈上新台阶,争取应用数学中心、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10个,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等31个项目投用。目前,重庆正在快马加鞭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着力建设金凤实验室、明月湖实验室等“重庆实验室”;持续推动中科院重庆科学中心等科创平台建设,支持发展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推动市属科研机构改革创新。

此外,市科技局正在积极布局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质发展西部(重庆)科学城、两江协同创新区和广阳湾智创生态城,着力构建“原始创新—产业协同—产业落地”的创新体系,并依托《关于支持区县科技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大力推进建设“一区一平台”,加快形成“一区一特色”。

加快增强产业竞争优势

要强化科创赋能,需要提升主导产业能级和竞争力。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将实施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行动,组织实施汽车核心软件、人工智能、高端器件与芯片、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等重大(重点)专项,强化企业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力争形成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一体化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场景和生态,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具体来看,实施重大(重点)专项等研发项目1000余项,汽车双离合自动变速器等重大成果,集聚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高水平研发平台近20个,整合汽车产业链创新链3000多家企业,助力打造万亿级汽车等产业集群。

“为了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要构建‘选种、育苗、成长、升高、壮大’科技企业全周期培育链条,加快培育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同时,建设科技服务业集聚区,打造未来产业科创园,构建‘点、线、网、面’成果转化体系,推动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

加快实施科技体制改革攻坚行动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对上游新闻记者表示,为加快营造一流创新生态,将加快实施科技体制改革攻坚行动,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汇聚,用好各种惠企创新政策,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水平与效能,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实施高水平科技人才集聚行动,加快集聚国内外高层次创新人才及团队。

目前成渝两地科技合作成果显现。川渝成立高校、高新区、产业园区、创新基地等联盟40余个,共建(省市)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9个,联合实施研发项目110项,共享科研仪器设备1.2万台(套)。未来,重庆还将通过扩大科技交流合作,引进更多创新主体落户重庆。

市科技局负责人指出,未来要深入推进川渝协同创新,高效协同建设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着力推动“万达开”协同创新示范区建设,高起点谋划打造成渝中线科技创新走廊。坚持“走出去、引进来”,推动重庆科技型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主体主动开展科技合作,引进科技型企业、国际研发机构在渝落地。

上游新闻记者 孙磊

编辑:李周芳

责编:陈晶晶

审核:张松涛

标签:
x 广告
x

Copyright ©  2015-2022 今日上海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22245号-14   联系邮箱: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