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多年前的一个下午,儿子从区武装部领回了军装。次日,他便要参军离开家乡。当晚,我家里来了许多亲朋好友,一时间,屋子里显得有些狭小。于是,老人坐在炕上,中年人坐在凳子上,青年人站在屋外的房檐下。不一会儿,妻子和几名来家里帮厨的妇女,把热腾腾的饭菜端上了桌。大伙围桌而坐,一边吃饭,一边叮嘱鼓励我儿子,屋里充满欢声笑语,气氛温馨喜庆。吃过饭,一名当过兵的小伙子还帮我儿子捆好了绿色的军棉被。那天,送走亲朋,我的心中满是感激。虽是寒冷的冬夜,但我的心里荡起温暖的涟漪。
翌日清晨,天蒙蒙亮,儿子从头到脚一身崭新的军装早已穿好。这时,村里为儿子送行的锣鼓响起。门前的路上,停着一辆面包车和一台拖拉机。拖拉机两侧贴着“一人参军,全家光荣”8个大字。乡亲们不畏严寒,再次前来和我儿子话别。几位年过半百的大叔大婶,拉着我儿子的手,久久不愿松开。年迈的老岳父,手拄拐杖,颤颤巍巍来到车旁,嘱托外孙在部队要好好干……
随着送行的鞭炮声响起,村干部催促我们上车。这时,从人群中挤出一位穿着臃肿的棉袄、头上包着头巾的中年妇女,朝我们招手。这位妇女是我们村的一位身患重病的乡亲,赶来为儿子送行。她哆嗦着右手,从衣兜里掏出煮熟的两个鸡蛋和一张皱巴巴的5元钱,硬往儿子身上装。为了给她看病,她家把唯一值钱的一头大黄牛都卖了,乡亲们平时也为她家出了不少力。眼前的情景,让人泪目。
我们乘坐的面包车跟在载有锣鼓队的拖拉机后,缓缓驶出了村子。20多分钟后,我们来到了乡政府。乡政府院子里前来送新兵的亲属很多,震耳的锣鼓声此起彼伏。大约半个多小时后,鼓声停歇,欢送大会开始。会上,征兵干部、乡政府工作人员分别讲话,新兵代表及家属代表分别发言。欢送会结束后,工作人员挑选了三个村的锣鼓队排列在前,入伍新兵坐上一辆大卡车,送行的亲属坐上另一辆卡车。车辆缓缓驶出乡政府院子,向着区人民政府驶去。
区政府院子里,贴着“热烈欢送新兵入伍”的大幅标语。约莫半个小时后,新兵到齐,在院子里整齐列队。他们胸前戴着“光荣入伍”的大红花,放眼望去,精气神十足。区政府工作人员简短讲话后,区武装部和接兵部队举行了交接仪式。之后,接兵部队的干部带着新兵去往市军转站。
中午,我和妻子在军转站附近的饭店匆匆吃了饭,就来到门口。那里,早已站满了新兵亲属。他们和我们一样,准备下午给新兵送行。下午3时,军转站院子里的中巴车发动了,送行的目光齐刷刷看过来。第一辆车缓缓开出来了,送行的亲人们竭力仰着头,寻找车内熟悉的面孔。我和妻子未能看到儿子,便把希望寄托在下一辆车上。紧接着,第二辆中巴车也缓缓驶出大门。幸好儿子坐在窗边,向我们招手,我俩也激动地向他招手。那天,车开出很远了,送行的队伍还迟迟不愿离去。
那年,儿子刚好18岁。往后的日子里,我和妻子每晚看天气预报时,总不忘关注儿子驻地的阴晴雨雪。寒来暑往,许多年过去了,送儿参军的情景我至今历历在目。(■陈 湖)
Copyright © 2015-2022 今日上海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22245号-14 联系邮箱: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