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在全国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广东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广东深化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抓紧做实,摆在重中之重,以珠三角为主阵地,举全省之力办好这件大事,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
(资料图)
粤港澳大湾区与国际湾区发展新趋势的平行论坛现场。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迎来新定位、新目标。如何写好大文章、抓实大机遇,首要在“破题”。4月18日至20日,“读懂中国·湾区对话”专题论坛在广州举办。记者在现场观察发现,论坛专门设置的“粤港澳大湾区与国际湾区发展新趋势”研讨会座无虚席,场面非常热烈。研讨会外,湾区发展也是贯穿此次专题论坛的高频词。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宾如何看待湾区机遇?大湾区又该如何开展新一轮融合发展?联通的湾区面向世界,开放的湾区走向未来,已成为此次论坛与会嘉宾的共识。
观点
戴维森,英国工党影阁财政部发言人、议会上院议员——
“人类未来的兴衰也许取决于世界能否找到合适的合作方式。大湾区是全球发展格局大变革下的一个合作示例。”
扎法尔·乌丁·马赫默德,中巴经济走廊巴基斯坦前特使——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又一具有战略意义的规划。”
黄平,全国港澳研究会顾问、中国社科院台港澳研究中心主任——
“粤港澳三地不是简单的拼凑组合,而是要通过优势互补,实现1+1+1>3。”
范恒山,国家发改委原副秘书长——
“作为国家区域重大战略赋能的先行先试地区,大湾区有条件,也应该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走到前面。”
朱伟,广东省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广东省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
“我们要抓住横琴、前海、南沙这三个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将其作为推进大湾区建设的关键之举,充分发挥三个平台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点带面的引领作用。”
张跃国,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
“从人类文明发展的普遍规律看,粤港澳大湾区对建构文明新形态具有独特优势,而且无可替代。”
世界看湾区
大湾区是全球发展格局大变革下的一个合作示例
“从国际的角度来说,我觉得全世界都需要更关注、更好地理解中国,看看可以从中国模式当中学到什么经验。”外文出版社荣誉英文主编大卫·弗格森在接受专访时表示,“对中国来说,广东省、珠三角和大湾区就是很具代表性的地方,全世界都能从大湾区的成功经验当中学到如何从过去贫穷落后的农村变成发达的工业地区。”
“人类未来的兴衰也许取决于世界能否找到合适的合作方式。大湾区是全球发展格局大变革下的一个合作示例。”英国工党影阁财政部发言人、议会上院议员戴维森勋爵在研讨会上高度赞赏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以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的种种成果。“粤港澳大湾区证明了认真规划能够取得怎样的成果。”
“在粤港澳大湾区,新技术的发展正大步向前迈进,这将决定未来会被塑造成什么样子。”戴维森勋爵还向与会嘉宾描述了自己对大湾区的关注:大湾区有16家量子计算领域的初创公司,有粤港澳大湾区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医疗产业水平不断提升……这些都体现了对未来技术的关注。
从事实来看,在世界四大湾区中,粤港澳大湾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增长也最快,同时创新活动也日趋活跃。粤港澳统计部门日前相继公布2022年经济数据,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超13万亿元人民币。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创新指数连续三年位居全球第二。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又一具有战略意义的规划。”中巴经济走廊巴基斯坦前特使扎法尔·乌丁·马赫默德也是如此表示。当前,巴基斯坦与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科技、人员往来密切,他期待,未来巴基斯坦与粤港澳大湾区在经济、贸易、科技等方面开展更加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大湾区对建构文明新形态具有无可替代的独特优势
相比于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呈现出与众不同的标志性特点。
“粤港澳大湾区外部的差异化表现和内部多样性因素,正是大湾区的独特优势和未来的成长性所在。”通过对“生态位”这一来自演化生物学的概念进行分析,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张跃国把大湾区独特的历史、地理、文化等等环境因素综合看成一个独特的生态位。“湾区的独特生态位蕴涵着蓬勃的生命力。”
张跃国
巴西前旅游部部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福鑫也有类似的观点。他认为,大湾区的天然属性让这里成为中国全球性、开放性最好的代表之一。
福鑫
“只要我们坚持好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力,未来大湾区的风采一定是惊艳世界的。”张跃国提出,对于大湾区的独特优势不仅着眼于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要站在文明发展史的高度,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宏大历史视野去理解。
基于这样的考量,张跃国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内涵至少包含四个方面。一是要加快自身发展,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二是要深化内部合作,支持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好发挥作用;三要增强双向通道功能,构筑中国与世界对接融汇的重要支撑区;四要树立强烈的“跨文明”意识,融通古今中外各种文明和文化,在突破文明中心主义或西方中心主义中发挥革命性作用,为创造和生成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样板。
张跃国强调,“从人类文明发展的普遍规律看,粤港澳大湾区对建构文明新形态具有独特优势,而且无可替代。”
湾区向世界
加快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湾区
在国家发改委原副秘书长范恒山看来,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明显、经济实力雄厚、创新资源丰富、市场经济发达,是我们国家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作为国家区域重大战略赋能的先行先试地区,大湾区有条件,也应该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走到前面。”
在独特优势下,广东如何把握机遇,乘势而上,加快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湾区,发展最好的湾区?广东省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广东省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朱伟表示,“最关键的点就是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就在于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
“要在粤港澳大湾区5.6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全面实行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全面提升市场化一体化水平有难度。所以我们规划了横琴、前海、南沙三个粤港澳合作平台来率先实行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这就是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布局建设这三个平台的初心和初衷。”朱伟说,“因此,我们要抓住横琴、前海、南沙这三个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将其作为推进大湾区建设的关键之举,充分发挥三个平台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点带面的引领作用。”
曾主持三大平台的政策研究和制定的范恒山对横琴、前海、南沙非常熟悉。他就提出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思路之一就是要充分发挥试验平台的探索示范作用,围绕破解难题、优化体制与政策供给。“这三大平台是我们粤港澳大湾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试验田,除此之外,也要把自贸区等平台利用起来。一方面要强化各类试验平台测试体制、创建标准、打造范式的功能。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各类试验平台间的合作联动,相互借鉴、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对于粤港澳大湾区整合优势、融合发展意义重大。“粤港澳三地不是简单的拼凑组合,而是要通过优势互补,实现1+1+1>3。”全国港澳研究会顾问、中国社科院台港澳研究中心主任黄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粤港澳三地的合作最重要的是发挥各自优势,形成优势互补的格局。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郑永年也十分强调,三大平台的规则标准应当统筹联动起来,以点带面推广到整个大湾区。“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粤港澳大湾区共同市场就能建立起来了。”
郑永年
共同市场建立后,粤港澳大湾区可有效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全球化智库创始人王辉耀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未来开放的标杆,粤港澳大湾区要加快制度型开放,扩大服务贸易和数字经济。“能不能打造一个最大的湾区经济,提升服务贸易、数字经济的比重,我觉得是未来粤港澳大湾区成功的关键。”
粤港澳大湾区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则建议,一是推动建立三地互认衔接的服务业管理标准与人才资格要求;二是以实现粤港澳服务业产业深度合作、市场体系直接融合、服务体系全面对接;三是做好高水平开放压力测试为重点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
广州要在与港澳的合作上领先一步、先走一步
作为大湾区四大核心引擎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广州的战略目标和功能定位作了明确规定。2022年6月,国务院印发《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进一步凸显了广州在大湾区建设中的引领带动作用。
4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同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广州举行非正式会晤时指出,现在广州正在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继续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再一次指明了广州的历史使命和重大作用。
“广州毫无疑问在我们广东省乃至在全国也是改革开放的领头羊。作为领头羊的同时,广州还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是省会城市所在。”黄平认为,相对其他城市和地区来说,广州具有极大的辐射力和拉动力。
对于广州如何发挥好核心引擎作用,黄平建议,广州要在与港澳的合作上领先一步、先走一步。“从广州来说,要用好南沙这个平台,加大和香港的合作,积极主动地到香港调研,看看香港哪些方面能够融入湾区建设中,哪些企业、项目能落地合作一起干。南沙也要担负起作为先行试验区的使命。”
“广州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在大湾区建设中担起历史责任,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张跃国认为,广州要系统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加快释放科技创新能量。
“尤为重要的是要积极拓展深化国际交往和文化交流。”张跃国说,“广州在中西文化、多种文明长期交汇融合方面独具特色和优势。今后我们要创新方式和形式,丰富更多的内容和层次,要加快建成国家交往中心和对外文化交流门户,带动大湾区提升国际化开放水平和开放性的动能。”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徐雯雯、黎慧莹、叶作林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耀烨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赵小满
Copyright © 2015-2022 今日上海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22245号-14 联系邮箱: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