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 内容页

天天亮点!“95后”铁路“守隧人”:从南到北穿山越岭,创新技术攻克难题

发表于: 2023-04-21 15:01:1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图为天陇铁路柳林隧道全景。张卓 摄

中新网甘肃新闻4月21日电 (张卓 曾涛)与大山为伍,一个个穿山隧道的贯通,见证了他成长的轨迹。从涪秀铁路到焦柳铁路,再到天陇铁路,在祖国西南的莽莽群山之间,留下了他一次次技术攻关的成果。他就是中铁二局天陇铁路项目工程部长薛岳。

今年28岁的薛岳,6年来,一直坚守在国家艰险隧道施工建设一线,带领团队成功攻克岩溶、断层和102公里既有线隧道施工等难题,填补了国内铁路施工技术空白,大幅降低施工成本。

中铁二局“敢打硬仗,善打恶仗,能打险仗”特长隧道的名声享誉国内外,在一次次穿山越岭中,薛岳深知掌握核心技术的重要性。


(资料图)

“我是农民家庭的孩子,当初选择土木地下工程,就是因为自己能吃苦。”这位荣获中铁二局五公司“劳模”称号的获得者说。

薛岳参与建设的第一个项目是涪秀铁路的新杉树托隧道,全长4712米,该隧道穿越多处断层和溶洞。初出茅庐的薛岳当时是名技术员,他每天跟着师傅,带着小本子蹲在隧道里,记录工人怎么测量、打孔。让薛岳记忆深刻的是,“在开挖瓦斯隧道过程中出现较大溶洞,施工中发生岩爆,一吨多的石头险些砸到自己。”

薛岳参建的第二个项目是广西境内的焦柳铁路。该铁路最大特点是既有线和营业线施工安全风险高,施工条件较为限制,同时标段全长102公里,涵盖的工点较为分散,又大多处于山区内,环境条件非常艰苦。

焦柳站位于中国两大繁忙铁路干线——京广铁路和宁西铁路交汇处,每天有200对列车运行经过,平均每5分钟就有一列。新建下穿涵施工、既有隧道接长等重难点任务均须在行车间隙的天窗点内进行,超时就会造成铁路运行安全事故。拆改作业和既有线施工同时进行,人力投入远超同等规模的项目,也对安全防护提出了更加严峻的考验。

2020年,薛岳调至焦柳铁路担任工程部部长,他深入既有隧道施工现场开展科技攻关,并指导工人施工作业,严把每道工序,多次检算复核,确保了工程质量强基达标。

为解决生产效率低下的难题,他始终坚持对标集约节支开展科技攻关,先后总结《提高高温高湿环境下钢梁涂装一次合格率》《改良隧道病害整治施工作业台架》等经验,并成功运用于施工现场实践,为施工节省工期44天,节约劳动成本13.2万元,施工功效提升33%。

同时,他还参与研制的“隧道智能开槽机器人”已向中国中铁申报立项,其将开一道槽时间从48小时缩短至2小时,解决了运营线施工天窗点时间严重不足的问题,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成本40%以上,斩获中国施工管理协会工程建造微创新技术大赛一等奖。

2022年,甘肃省首条自主投资建设的天陇铁路开工建设,在面对柳林隧道地质条件复杂、环保要求等级高等困难时,担任现场技术负责人的薛岳,又随组织调动奔赴甘肃天陇铁路。

这次薛岳负责的管段,位于西秦岭中山区深处,其中隧道工程占正线长度的比例高达89%,且横跨2个地级市。针对隧道占比高,作业点偏离主要运输道路较远的实际情况,他带领技术团队跋山涉水踏勘线路,反复论证和比较方案,最终因地制宜,采用了既有道路扩宽、修建临时便道等方法,全面扫清施工障碍,实现项目有序推进。据不完全统计,该项目部已新建15条便道共计12公里,拓建加宽2条既有便道约4.4公里用于打通物资运输和洞渣弃运。

由中铁城投天陇铁路Ⅰ标总包部,中铁二局参建的天陇铁路Ⅰ标段工期为5.5年,针对隧道占比高等特点,项目部采取短进尺、强支护、快封闭的施工措施攻克了柳林隧道轻微岩爆、断层涌水和新麦积山隧道下穿多处浅埋沟谷、不良地质滑坡、断层破碎带等围岩难题。

“面对困难,永不言退,这是中铁二局天陇铁路项目‘亮剑’施工后最真实的写照。”薛岳说,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建设者,我们有责任更有使命去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像薛岳这种挑大梁、担担子、扛责任的年轻技术干部还有很多……凭着实干、智取、不惧挑战的精神,在中铁城投天陇铁路Ⅰ标总包部所辖分部建设的各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施工场面稳步有序推进。(完)

标签:
x 广告
x

Copyright ©  2015-2022 今日上海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22245号-14   联系邮箱:435 226 40@qq.com